
许昌日报记者 魏东雅
从20多岁坐进驾驶室至今,黄小卫在货运行业已坚守了26年,累计安全行驶180万公里,且始终保持“零违章、零事故”的纪录。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坚持用车轮丈量着责任,用行动传递着温暖。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、担当与奉献,让他成为同行眼中的“暖心大哥”。
黄小卫是长葛市盛源运输有限公司的货车司机,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。自从踏入货运行业,他便毅然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。货运司机的辛苦众所周知,风里来雨里去是常态,有时为了赶工期,一天要开十几个小时的车,吃不上热乎饭、睡不了囫囵觉,但他从不抱怨。“车子不只是谋生的工具,每次接货时,客户把货物托付给我的眼神,让我知道这背后是信任和责任。”
1999年,他开车行驶至大广高速周口西华段时,突然发现前方一辆货车轮胎起火。面对手足无措的年轻司机,他一边高声提醒“快撤到护栏外”,一边快速拨打119电话报警,因处置及时,最终避免了一场更大灾难的发生。
那次惊心动魄的经历,使他养成了出车前详细检查车况的习惯。慢慢地,他自创了“出车前30分钟隐患排查法”——绕车3圈,检查轮胎气压,检查刹车灵敏度、油路密封性……哪怕一个微小的螺丝松动,他都不放过。“有人觉得我太较真,说‘差不多就行’,但我觉得‘差不多’就是‘差很多’。咱们手里的方向盘,连着自己的家,也连着别人的家,一点儿都不能马虎。”黄小卫说。
不仅自己严守安全底线,黄小卫还主动把经验分享给同行。在货运平台和司机社群里,他经常发一些隐患排查的细节、雨天行车的技巧,有时还会在休息时组织大家一起交流,带动同行共同提升安全意识。
他深知运输行业的不易,也体会过途中遇到困难的焦急。因此,每当在路上看到同行的车辆出现故障,他总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,伸出援手,帮忙检查问题、递上工具、联系维修,甚至守护在故障车旁直到救援到来。久而久之,他在当地的司机群体中赢得了路上的“暖心大哥”这一亲切称号。
黄小卫的暖心行为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,还延伸到了社会公益领域。他积极加入了“货车司机志愿服务队”,利用职业特长和运输便利,义务为偏远山区的学校运送图书、文具等教学物资。三年来,他在这条公益路上行驶超过5000公里,无偿捐赠的物资价值累计超过10万元。“我读书不多,但知道知识的重要性。能帮孩子们多读点儿书,跑再远的路都值。”黄小卫说。
2021年,长葛市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,强降雨导致长葛市董村镇的一处河堤决口,如不及时抢修将直接威胁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危急时刻,黄小卫主动请缨,冒着危险投身抗洪救灾一线。他驾驶货车,连续三天两夜,一次次往返于石料厂和决堤口,无偿转运救援物资、机械设备。泥泞中,他不仅开车,还和救援人员一起肩扛手抬,帮受灾群众搬运物品、转移安置。等待装车时,他趴在方向盘上就睡着了。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这是我应该做的,能帮上忙就好。”他说。
近年来,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高度关注,从多个方面做好他们的权益保障工作。每年,市总工会都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培训、竞赛及慰问活动,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自身素质,感受到党委、政府及工会组织的温暖。
“我就是个普通的货车司机,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工会的领导这么关注我们,让我感觉到,我们穿梭于城乡之间,连接着生产和消费,保障着经济的畅通,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一员。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发挥自身的优势,通过自己手中的资源和技能,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。”黄小卫说,“以后,我将积极践行新时代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把每一趟车开好,把每一件货物安全送到,对客户负责、对自己负责、对社会负责,继续投身公益事业,传递人间温暖。”
配资代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